主站 [切换分站]
首页/楼市快讯/正文

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: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有较大增长潜力

2018-11-30 来源:
 
点击
 
评论

日前,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(CF40)主办的“中国金融四十人看四十年”系列讲座第5期暨“CF40·孙冶方悦读会”第10期在北京举行。与会嘉宾聚焦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,探究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因,并认为未来我国经济仍有较大增长潜力。


 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方能保持中高速增长


  “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,可以看到,2010年之前,经济增速曾经接近10%,增长的源泉来自资本积累、劳动力转移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、资源重新配置等。”CF40学术顾问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演讲中表示,“人口红利消失以后,经济增长有所放缓,这是合理的。发达经济体从来不会有8%至10%的增长速度,其经济增长更多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。在没有人口红利的条件下,经济增长几乎全得依靠全要素生产率,这才是可持续的。”


  据蔡昉介绍,过去40年,我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,人均GDP增长了20倍,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。“16倍的提高是由劳动生产率增长16.7倍来支撑的。我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时间长,而且非常快。虽然人口多和劳动力丰富是国情,但其逐渐演变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。”蔡昉称。


  蔡昉认为,目前,尽管还有潜力可挖掘,但我国人口红利正在加快消失。人口红利消失后,想要保持中高速增长,必须转向改革红利。


  有关数据显示,目前,27%的劳动力在农村务农,而高收入国家平均只有4%的劳动力在务农,一些和我国发展阶段类似的中高收入国家也只有12%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。因此,蔡昉表示,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还很大。要实现这种转移,必须靠改革。


  据蔡昉测算,通过户籍制度改革,将带来劳动力供给的增加、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提高。“在现在的基础上,未来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也会提高,说明改革会带来真金白银、立竿见影的红利。这些改革可以从供给侧改善生产要素的供给,改善资源配置效率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。潜在增长率会提高,虽然不可能重回以前的水平,但可以让经济增长率下降得更缓慢一些,维持中高速的时间更长一些。”


  反周期措施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经济增长潜力


  对于我国经济能够取得持续39年平均每年9.5%的增长速度,CF40学术顾问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则认为,主要是靠后来者优势。


  “发展中国家有通过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,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可能性,这被称为后来者优势。利用这一优势,发展中国家可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风险,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,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。这是因为,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处于世界前沿,只有发明新技术、新产业,才能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。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,只要下一期生产活动采用的技术优于本期,就是技术进步;只要下一期进入的新产业附加值高于本期,就是产业升级。”林毅夫解释称。


  谈及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,林毅夫表示,可以采取反周期的措施,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在一起。由于技术先进程度和产业附加值水平有差距,发展中国家可以对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进行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,通过进入附加值比现有水平高且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产业,实现产业升级。从技术潜力来看,林毅夫预计我国未来10年将有8%的增长潜力。


  此外,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表示,大型经济体的成长具有非常强的共性,随着经济的发展,中国将会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。但张斌认为,由于我国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城市化率偏低,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,未来,政府需要继续发展公共服务,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,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,从而保障我国经济“行稳致远”。


网友参与评论
 
条评论
表情
点击加载更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