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站 [切换分站]
首页/人物专访/正文

冯奎: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,需要重新认识城市边界

2018-12-10 来源:
 
点击
 
评论

改革开放40年来,城市边界不断扩展。东进、西拓、南扩、北展等关于城市边界扩张的表达,充斥在省市县政府的文件中。城市发展再出发,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,需要重新认识城市边界。


 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我们正在走向多边界城市。认识多边界城市特征以及边界的转换关系,是推动城市发展质量、效率、动力变革的前提。


  扩展边界与收缩边界。城市边界可以扩张,也可以收缩。一些城市积蓄着发展的动能,存在扩张的必要性,要从核心城市走向都市圈,需要增加建设用地、扩充管理权限。但也有一部分城市,人口总量达到顶峰,面临城市人口持续流出,进入收缩通道。城市收缩边界,谋求高质量发展,是未来重要的课题。


  行政边界与经济边界。城市的政府性职能都在行政的框框里,但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在这个框框里。市场是统一的,要素是流动的,经济活动是要跨越行政边界的。一个城市的行政边界、地理边界是确定的,但市场边界、经济边界是不确定的。这意味着未来研究城市边界,既要研究行政边界,又要研究经济边界。经济区经济而非行政区经济将是城市经济学的热点。


  距离边界与时间边界。半个小时、一个小时等交通圈或通勤圈概念,在投资与生活上的意义越来越大。这意味着城市需要改善交通通信条件,打造城市文化与心理的认同感,为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的汇聚与发散创造最佳条件。


  极化边界与组团边界。城市更多以组团形式出现,组团之间有快捷的交通联通,以水系或绿带联结。比组团更大的还有都市圈、城市群等,都可以看作城市可以有效利用的边界。过去的城市追求“独家”“老大”,未来的城市更重要的是通过联结的手段,使更多城市进圈入群,共同分享城市群发展成果。


  地上边界与地下边界。目前,限制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难题已得到突破。合理开发地下空间,既能做到节能节地,又能获得更高的集聚经济效应。未来将进入地下空间发展的时代,城市将拥有地上与地下不同的边界。


  物理边界与数字边界。当前,越来越多人口进入城市、越来越多线下活动进入线上,以数字为核心的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和运行,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根主线。理念先进的城市在打造物理城市的同时,已经开始打造数字城市。


  红线边界与绿线边界。红线边界不可触碰,是底线。绿线边界则具有引领性、方向性,是发展的方向。红线更多表示为资源、环境、文物、安全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比等硬性要求。绿线则代表创新、绿色、低碳、智慧、人文等新型城市发展方向。有时红线的划定恰恰是为了逼迫我们走上绿色道路,从而无限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力。


  刚性边界与弹性边界。从基本方向上来看,国家会通过法律、规划等手段给城市划定边界,以制止各地城市无节制的扩张,表明城市的刚性边界注定会到来。同时,现代城市是开放的,资源条件是流动的,因而它的边界是弹性的。弹性边界的概念来源于新经济、新产业、新平台、新模式,来源于各类要素新的组合,来源于创新性理念与行为组合。

网友参与评论
 
条评论
表情
点击加载更多
返回顶部